YouTuber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後,「VTuber」(Virtual Youtuber)這一個名詞,是否也漸漸出現在你的日常世界中呢?
從字面上翻譯的話,VTuber 指的是「虛擬 Youtuber(Virtual YouTuber)」。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代表,是來自日本於 2016 年出道的Vtuber 第一人「絆愛」,該名詞由 2016 年 12 月開始活動的絆愛首次使用,當時定義爲「由電腦圖形所繪製的插畫風格的美少女YouTuber」。雖然在此之前就已經有類似的虛擬角色出現例如初因未來等,但是當時這類虛擬角色並未定性爲虛擬YouTuber。因此在初期的一段時間裡,虛擬YouTuber 可說是絆愛的代名詞。
雖然絆愛看上去和一般動漫角色沒有什麼不同,但最大區別是有一名「真人聲優」透過使用 Xsens MVN 等動作捕捉技術附加在 Unity、MMD、Live2D 等軟體因此能夠即時扮演虛擬角色並在Youtube表演,與觀眾即時互動,讓她成為一個在螢幕前有自己生活、脾氣、想法的人。再透過一場場直播,成為一位活生生的「虛擬偶像」。
台灣虛擬網紅,推出本土VTuber
日本基於動漫產業盛行,自然而然地成為了 VTuber 的發源地。根據日本網站 CyberV 統計,自 2017 年底開始,VTuber 人數增長的趨勢從未停止;2018 年 1 月 VTuber 總共 181 名,到了 9 月卻上升至5,000 名,其中除了絆愛這種動漫形象的 VTuber,像是 Hello Kitty、barbie也開始把角色擴展至 VTuber,多了一個互動更直接的方式來經營角色。
而台灣也不落人後,不少公司也開始搭上這一波 VTuber 浪潮,像是Yahoo TV、KKBOX 、奎德創意、愛迪斯科技等大公司及組織,也都推出自家的虛擬偶像——虎妮、K’WA、夏日葵、小愛。看起來,這似乎是一個剛剛成型的新產業;但對業界的人來說,或許更像產業的轉變——「動漫」、「網紅」、「直播」三個元素,開始緊緊結合在一起創造更多價值。
由於虛擬網紅新興的風潮快速崛起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提升,想要製作一個完整的虛擬偶像,除了需要基本2D人物角色設計、3D 建模、VR技術、舞蹈設計、專業配音之外還要美術、企劃、行銷等大量的跨領域人才投入,並持續經營才有辦法造就一整個完整的產業鏈。
VTuber 從無到有,如何誕生?
若要產出一個 VTuber,該如何製作呢?
除了吸引人的外觀,角色的背景、個性、風格都需納入考慮,才能設計出一款IP。
當人物的形象等相關資料設定好後,緊接著進入製作階段。有別於以往的動畫製作,使用最新的Xsens MVN 動作捕捉系統、Manus VR手部動作捕捉系統以及Faceware臉部動補系統 或是iPhone X臉部動捕 ,再經由電腦軟體 VTuber Live system虛擬網紅整合系統 運算整合後,讓幕後的真人能夠「演繹」出鮮明的虛擬螢幕角色形象,並即時與觀眾互動。
當然有了完整的設備、角色,接下來要如何讓人物延續熱度、有生命的感覺,內容仍是重要關鍵,如果要塑造「真實感」,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虛擬角色「擁有自己的生活」,在各大類型社群平台上與粉絲互動、PO 影片,或著舉辦虛擬線上見面會等,但這對幕後製作團隊而言也是最困難、最繁雜的部分。
VTuber之戰,有別於以往單打獨鬥模式
把目光拉回台灣本土VTuber身上,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讓更多「台灣原產 VTuber」誕生。
細數現在台灣活躍的 VTuber, 可能連 10 位都不到!是以愛迪斯科技希望能透過舉辦多場比賽及論壇講座等來衝聲量、衝熱度。例如與靜宜大學合辦的極客松X創客松競賽等,全台學生皆可參賽,從角色設計、執行、行銷、經營,參賽者得一手包辦執行,激發年輕學子創作能量。也希望透過這種方式,可以鼓勵持續創作。
而近期VTuber虛擬網紅協會目前也正積極建議各地政府對 VTuber或是虛擬IP角色 這一個新興產業進行資金贊助,要讓 IP 延續勢必需要資金,若政府能扮演創業基金支持的角色,對整個產業鏈會是一大助力。
當然在全球虛擬網紅VTuber的崛起風潮下各家創作者或媒體與公司勢必得進行全方面的合作,畢竟過去新媒體興起時,台灣的企業慣於單打獨鬥,只能顧得上自己溫飽,但這樣的模式,在全球化的時代之下可說是趨於式微。
Comments